文字/视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倜通讯员吴清怡梅艳李佳添盈聚富
近日,网络上有关拔牙与血栓的话题受到广泛热议,很多人都觉得二者毫无关联,但事实却是拔牙可能因人体的凝血机制与血栓产生微妙联系。
“拔牙引发血栓的情况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这也从侧面提醒大家,拔牙虽是常见口腔手术,但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更需谨慎。”7月8日,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张频给出相关健康提醒。
张频介绍添盈聚富,拔牙会造成牙龈及牙槽窝创口,这时身体会立即启动凝血反应,血小板在创口处聚集形成血栓堵住出血点,同时凝血因子激活,促进纤维蛋白网形成加固血凝块,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有助于止血并启动伤口愈合。
“但某些人群在拔牙后可能面临血栓过度形成或异常脱落的风险。”张频表示添盈聚富,以下特殊人群拔牙需谨慎。
“老年人、长期卧床者或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血管弹性差、血流速度慢,拔牙后创口的凝血刺激可能导致血栓在血管内形成甚至脱落引发肺栓塞、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张频表示,这些人群拔牙需谨慎。
张频表示,长期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的患者,特别是安装心脏支架、进行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有房颤且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拔牙前后需谨慎调整用药方案,否则可能因凝血异常引发出血。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拔牙后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以及白血病或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异常也会增加风险。”张频说。
“患有糖尿病或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也需谨慎拔牙。”张频介绍,糖尿病会延缓拔牙后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风险;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则可能因抵抗力低下导致感染扩散至全身,引发败血症。
“此外,女性月经期或妊娠期也不建议拔牙,可能因凝血功能变化或应激反应增加风险。”张频提醒。
张频表示,拔牙前需要充分评估与沟通,要主动向医生说明自身疾病史(如心脏病、糖尿病、血栓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及过敏史,还需要进行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来评估出血与血栓风险。
“而且,拔牙后要按医嘱咬住棉球压迫止血30-40分钟,24小时内避免漱口、剧烈运动,防止血凝块脱落,也不要频繁用舌头舔触伤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张频说。
若创面持续出血、有恶臭分泌物排出以及红肿剧痛,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单侧肢体肿胀疼痛、头痛头晕等症状,可能是血栓脱落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拔牙手术虽小添盈聚富,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需更谨慎对待,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科学降低出血和血栓风险。”张频提醒。
小麦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